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16楼社区 时间:2019/09/26 10:07:10
关中人
【该文章阅读量:378次】【字号:大中小】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奥运会讲政治吗?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政治在一个新的社会层面、新的国际舞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演进,也不仅仅是对中国过去30改革开放的成果的一个检验和得失的一次丈量,还是对中国今后30年到50年的深化改革和解放思想的一番准备,更是确定有多少普世价值可以在中国这片硕大和特殊的土地上可以生根、发芽和结果的绝好时段。***
相关链接:
我们不怕奥运会讲政治不能忘了“地位最低下的公民”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触摸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见证中国的时刻,同属世界的荣光用开放的心态看开放的奥运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讲政治”
和“最被政治化”的奥运今晚在北京开幕。
今晚,马克思自然看不会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但是他一定十分欣慰,因为北京奥运的光荣筹办和胜利举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今晚,虽然顾拜旦的“心脏深埋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今夜却一定在应和着北京锵铿的鼓点,同着13亿人的节奏,一起跳动……”
今晚,毛泽东躺在离鸟巢不太远的地方,他老人家今夜一定比这个两个老外更为激动。近60年前,他领导“东亚病夫”建立了新中国,而他的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居然始于体育:“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他老人家1956年的希望(“过去制度不好,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国家,还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来重新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体育。现在输给你们,也许要输12年,能在第13年打胜仗,也很好。”)早就实现了不少,在2008年会更上一层楼(据一些专家预测,中国运动员这次或许可以拿到36面金牌,甚至超过美国)。
为了办好奥运,胡锦涛、温家宝及所有政治局常委早就开始忙前忙后,从打乒乓球、玩篮球,踢足球,到“对奥运主办城市或协办城市的密集式、整体式的实地考察”,他们的忘我的辛劳和卓越的领导今晚将开花结果。
中国人此时此刻的骄傲和自豪恐怕更是难以形容。《人民日报》想跟顾拜旦讲北京奥运故事的人民时评写的好,
1896年,当顾拜旦倡议的首届奥运会在希腊召开的时候,中国的满清王朝正走在穷途末路,刚从甲午战争中惨败,在列强的瓜分豆剖中苟延残喘,拖着大辫子、面黄肌瘦的中国人毫无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心境与能力。
2008年,一个容光焕发的中国,正在盛情款待全球奥林匹克来宾。一个世纪的跨越,东方巨人的骐骥一跃,让世人惊奇,也会让顾拜旦欣慰——毕竟,占人类人口20%的中国融入奥林匹克,这个大家庭才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和谐。
北京的奥运也是中国的奥运,更是世界的奥运。
据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要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包括“老少布什与中国结缘 美国第一家庭启动奥运行”(美国的反华急先锋、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认为布什北京行是为了讨好中国。她说,“就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一个美国总统在任期当中到国外参加奥运会。”),难怪今天中央四台的新闻主播说这么多贵宾到北京是来“朝圣”。
当然,这位主播马上补充说,这绝不等同于过去邻邦国家来中国的皇宫朝圣,他们是到中国参加和体验历史上场面最为辉煌、规模最为庞大、保安最为严密、媒体记者最为集中的北京奥运盛会。(央视还报道说,北京奥运还没开始,2012年奥运会承办城市伦敦组委会的主席已经认输,说他们办不了这么大、这么好的奥运会,因此他们决定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目标是“小而精”。)
没有改革开放30年 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一是没有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实力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二是没有30年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想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除了感谢马克思、顾拜旦和毛泽东外,还要感谢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变成了北京的故事,而北京的故事,除了盛世和祥和,还有让很多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感到不安、感到困惑、感到惶恐、感到愤怒的成分。
于是,奥运之前,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循循善诱地告诉他们,“将奥运会政治化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心愿;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和威胁任何人;奥运会对中国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希望通过筹办北京奥运会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
其实,奥林匹克运动从一来到世界就不仅仅是鼓励人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和身体更强健,它浑身上下都滴着政治正当、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汗和血。而在21世纪的今天,让奥运跟政治脱钩如同让奥运跟金钱断绝关系一样不可能。
问题是主办国如何利用奥运去显示自己政党的英明、政府的精明、政策的透明和政绩的鲜明。

如果奥运仅仅是娱乐,仅仅是比赛,仅仅是体力、耐力和毅力的角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书的王正绪就不会担心北京奥运会不会出事(好像奥运会越临近,西方媒体越是在讨论奥运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好像奥运会出问题了,西方的媒体就可以将这些问题摆到中国人面前:看,你搞砸了不是?);
《财经》的胡舒立就不会劝导国人对奥运最好抱有平常心(北京奥运会让人寄望多多,从金牌得失到民族荣光,从经济牵引到国际褒贬,许多事情极易使人心绪难平。不过,“奥运快乐”由平常心而生,快乐应属于每一个人。);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不会委婉地告诉来中国看比赛的布什总统不要胡说八道(只有中国才能决定它将走什么样的道路。美国及其伙伴采取现实的态度,为各种可能性作好准备。我对中国的未来表示乐观。在商品自由交易的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最终会要求交流思想的自由,尤其是在不受限制的因特网上自由交流思想。中国变革的到来将依据本国的情况,符合本国的历史和传统。但变革一定会到来。),“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利用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言行”;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就不会不到中国来(如果想像一下他来中国,还能做出多少比布什更“对华友好”的举动,让中国老百姓更开心呢?布什一家都来看奥运开幕式了,还要看篮球赛事,奥巴马还能有比这精彩的吗?);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不会劝告布什在北京不要“得罪”中国人(别跑去侮辱中国人,这将不利于两国关系,我绝对相信总统不会也不应该在访华期间对中国采取对抗性姿态,总统可以得体的方式阐明我方的立场和信念)。
正因为奥运会事关政治、事关政府、事关政治领导人、事关政治利益的分配和政治合法性的建立和巩固,北京市城管局局长才会说,“最担心方法不到位影响政府形象”(奥运结束后,我们要把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的亮点推广出去,进一步做细、做实。);
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的市长才会认为,“北京要让批评者惊叹而非闭嘴”(我不认为批评是对一个民族的羞辱,没有一个奥运举办城市能够避免负面的报道。);
北京市政府才会破天荒做出设立游行示威专门公园的决定(奥运期间,“接受游行示威申请,逾期不复视为许可”。即使题目以观,这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改进。);
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才会在北京上演什么反击战(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国际奥委会允许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自由发表意见,也允许他们离开中国。但是国际奥委会要求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不要做政治、宗教、种族、商业等方面的宣传工具,因为如果国际奥委会任由运动员这样做,奥运村里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他们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本身就有许多政治、军事、宗教方面的冲击,如果任由发展,奥运会就完了,这也是一名运动员的常识);
温家宝才会承诺奥运后京城永远干净(奥运在我家,成功靠大家,你们的口号很好。北京近年来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绿化建设和环保建设,一方面是为奥运会的举办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北京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居民也付出很大努力。奥运会会结束,而大家还要长期生活在这里,要让居民成为奥运会最大的受益者。);
《人民日报》的丁刚才会写到“奥运不是毕业舞会”(北京奥运会不是“毕业舞会”,不是“庆功典礼”,它是中国漫长而艰难的发展道路上的一站。过了这一站,我们还要接着往前走;热闹完了,我们还要接着去奋斗!就像那首民歌唱的一样:“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
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南韩和北韩的运动员今夜还会在一面旗帜下进入鸟巢;如果奥运不讲政治,美国不会选一个前苏丹难民的长跑选手做自己的旗手;如果奥运不讲政治,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总统可能也是来参加开幕式的贵宾;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布什总统来华之前不用去见那些常年批评中国政府的民运和宗教人士;如果奥运不讲政治,中国不会到1984年才正式重返奥运会;如果奥运不讲政治,中国可能四年前就举办了奥运会(那时的空气或许更好一点、压力会更小一点、信息的传播会更慢一点);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奥运的口号也不会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如果奥运会不讲政治,选举网的小丁也不会“盼奥运‘开’出一个新中国”(北京奥运对于中国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考验,也是一场全方位、全民参与的考验。奥运究竟能够改变中国几许,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但重要的是,2008年奥运会闭幕的那一刻应当成为中国探索现代化专业公共行政的起点,而不是长吁一口气,一切又回归老样子的终点。?汶川地震也许不能“震”出一个新中国,瓮安动乱也许不能“乱”出一个新中国,但是经过奥运考验的中国或许会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并推进很多以前不敢想更不敢做的改革措施。我们翘首以待,盼奥运“开”出一个新中国。)。
无论怎么看,北京的奥运都跟政治(国际的、国内的、经济的、外贸的、媒体的、人权的、普世价值的)丝丝相连,息息相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因为任何一个城市(国家)举办奥运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政治压力,都会使用五花八门的政治手段,都会去解决五颜六色的政治问题。
但是,中国人应该不怕也可能确实不怕讲政治和被政治化的奥运会。套用一句老话,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奥运会讲政治吗?其实,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政治在一个新的社会层面、新的国际舞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演进
,也不仅仅是对中国过去30改革开放的成果的一个检验和得失的一次丈量,还是对中国今后30年到50年的深化改革和解放思想的一番准备,更是确定有多少普世价值可以在中国这片硕大和特殊的土地上可以生根、发芽和结果的绝好时段。
《南方周末》昨天发表党国英题为《以奥林匹克精神拥抱世界》的文章。党国英不仅描述了中国政府为成功举办一次和谐和安全的奥运会所体现的高度的政治勇气、所使用的高超的政治技巧和所付出的高昂政治代价(中国政府以大国的包容胸怀对待各种批评,接受各种善意的帮助,按照自己对国际社会的承诺,通过艰苦的工作,完成了全部筹备工作。中国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不论以后还会发生怎样有悖公理的事情,都无法阻止十三亿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都不能遏制十三亿人融入现代文明的步伐。),也提出“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更代表着一种价值,为全人类普遍承认的共同价值”,还祝愿经过大讲政治、特讲政治的北京奥运洗礼的中国“更多元、更宽容、更公正、更开放、更和平!”
任何关于奥运会本身的政治内涵和奥运后中国所面临的政治挑战的评析都不如胡锦涛主席8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外国媒体集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精彩和贴切:“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继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让我们一起欣赏讲政治的北京奥运的精彩的体育比赛,让我们共同思考在奥运之后中国必须认真启动的政治改革,让我们认真考量中国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所能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心连心、手携手,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和在建国60周年的2009为中国开拓一个崭新的、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政治局面。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08-8-8?????? 本站发布时间:2008-8-8
【该文章阅读量:378次】【字号:大中小】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奥运会讲政治吗?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政治在一个新的社会层面、新的国际舞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演进,也不仅仅是对中国过去30改革开放的成果的一个检验和得失的一次丈量,还是对中国今后30年到50年的深化改革和解放思想的一番准备,更是确定有多少普世价值可以在中国这片硕大和特殊的土地上可以生根、发芽和结果的绝好时段。***
相关链接:
我们不怕奥运会讲政治不能忘了“地位最低下的公民”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触摸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见证中国的时刻,同属世界的荣光用开放的心态看开放的奥运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讲政治”

今晚,马克思自然看不会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但是他一定十分欣慰,因为北京奥运的光荣筹办和胜利举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今晚,虽然顾拜旦的“心脏深埋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今夜却一定在应和着北京锵铿的鼓点,同着13亿人的节奏,一起跳动……”
今晚,毛泽东躺在离鸟巢不太远的地方,他老人家今夜一定比这个两个老外更为激动。近60年前,他领导“东亚病夫”建立了新中国,而他的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居然始于体育:“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他老人家1956年的希望(“过去制度不好,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国家,还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来重新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体育。现在输给你们,也许要输12年,能在第13年打胜仗,也很好。”)早就实现了不少,在2008年会更上一层楼(据一些专家预测,中国运动员这次或许可以拿到36面金牌,甚至超过美国)。
为了办好奥运,胡锦涛、温家宝及所有政治局常委早就开始忙前忙后,从打乒乓球、玩篮球,踢足球,到“对奥运主办城市或协办城市的密集式、整体式的实地考察”,他们的忘我的辛劳和卓越的领导今晚将开花结果。
中国人此时此刻的骄傲和自豪恐怕更是难以形容。《人民日报》想跟顾拜旦讲北京奥运故事的人民时评写的好,

1896年,当顾拜旦倡议的首届奥运会在希腊召开的时候,中国的满清王朝正走在穷途末路,刚从甲午战争中惨败,在列强的瓜分豆剖中苟延残喘,拖着大辫子、面黄肌瘦的中国人毫无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心境与能力。
2008年,一个容光焕发的中国,正在盛情款待全球奥林匹克来宾。一个世纪的跨越,东方巨人的骐骥一跃,让世人惊奇,也会让顾拜旦欣慰——毕竟,占人类人口20%的中国融入奥林匹克,这个大家庭才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和谐。
北京的奥运也是中国的奥运,更是世界的奥运。
据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要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包括“老少布什与中国结缘 美国第一家庭启动奥运行”(美国的反华急先锋、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认为布什北京行是为了讨好中国。她说,“就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一个美国总统在任期当中到国外参加奥运会。”),难怪今天中央四台的新闻主播说这么多贵宾到北京是来“朝圣”。
当然,这位主播马上补充说,这绝不等同于过去邻邦国家来中国的皇宫朝圣,他们是到中国参加和体验历史上场面最为辉煌、规模最为庞大、保安最为严密、媒体记者最为集中的北京奥运盛会。(央视还报道说,北京奥运还没开始,2012年奥运会承办城市伦敦组委会的主席已经认输,说他们办不了这么大、这么好的奥运会,因此他们决定

没有改革开放30年 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一是没有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实力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二是没有30年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想就没有北京奥运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除了感谢马克思、顾拜旦和毛泽东外,还要感谢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变成了北京的故事,而北京的故事,除了盛世和祥和,还有让很多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感到不安、感到困惑、感到惶恐、感到愤怒的成分。
于是,奥运之前,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循循善诱地告诉他们,“将奥运会政治化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心愿;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和威胁任何人;奥运会对中国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希望通过筹办北京奥运会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
其实,奥林匹克运动从一来到世界就不仅仅是鼓励人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和身体更强健,它浑身上下都滴着政治正当、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汗和血。而在21世纪的今天,让奥运跟政治脱钩如同让奥运跟金钱断绝关系一样不可能。
问题是主办国如何利用奥运去显示自己政党的英明、政府的精明、政策的透明和政绩的鲜明。

如果奥运仅仅是娱乐,仅仅是比赛,仅仅是体力、耐力和毅力的角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书的王正绪就不会担心北京奥运会不会出事(好像奥运会越临近,西方媒体越是在讨论奥运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好像奥运会出问题了,西方的媒体就可以将这些问题摆到中国人面前:看,你搞砸了不是?);
《财经》的胡舒立就不会劝导国人对奥运最好抱有平常心(北京奥运会让人寄望多多,从金牌得失到民族荣光,从经济牵引到国际褒贬,许多事情极易使人心绪难平。不过,“奥运快乐”由平常心而生,快乐应属于每一个人。);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不会委婉地告诉来中国看比赛的布什总统不要胡说八道(只有中国才能决定它将走什么样的道路。美国及其伙伴采取现实的态度,为各种可能性作好准备。我对中国的未来表示乐观。在商品自由交易的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最终会要求交流思想的自由,尤其是在不受限制的因特网上自由交流思想。中国变革的到来将依据本国的情况,符合本国的历史和传统。但变革一定会到来。),“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利用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言行”;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不会劝告布什在北京不要“得罪”中国人(别跑去侮辱中国人,这将不利于两国关系,我绝对相信总统不会也不应该在访华期间对中国采取对抗性姿态,总统可以得体的方式阐明我方的立场和信念)。
正因为奥运会事关政治、事关政府、事关政治领导人、事关政治利益的分配和政治合法性的建立和巩固,北京市城管局局长才会说,“最担心方法不到位影响政府形象”(奥运结束后,我们要把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的亮点推广出去,进一步做细、做实。);
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的市长才会认为,“北京要让批评者惊叹而非闭嘴”(我不认为批评是对一个民族的羞辱,没有一个奥运举办城市能够避免负面的报道。);

北京市政府才会破天荒做出设立游行示威专门公园的决定(奥运期间,“接受游行示威申请,逾期不复视为许可”。即使题目以观,这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改进。);
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才会在北京上演什么反击战(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国际奥委会允许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自由发表意见,也允许他们离开中国。但是国际奥委会要求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不要做政治、宗教、种族、商业等方面的宣传工具,因为如果国际奥委会任由运动员这样做,奥运村里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他们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本身就有许多政治、军事、宗教方面的冲击,如果任由发展,奥运会就完了,这也是一名运动员的常识);

《人民日报》的丁刚才会写到“奥运不是毕业舞会”(北京奥运会不是“毕业舞会”,不是“庆功典礼”,它是中国漫长而艰难的发展道路上的一站。过了这一站,我们还要接着往前走;热闹完了,我们还要接着去奋斗!就像那首民歌唱的一样:“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
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南韩和北韩的运动员今夜还会在一面旗帜下进入鸟巢;如果奥运不讲政治,美国不会选一个前苏丹难民的长跑选手做自己的旗手;如果奥运不讲政治,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总统可能也是来参加开幕式的贵宾;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布什总统来华之前不用去见那些常年批评中国政府的民运和宗教人士;如果奥运不讲政治,中国不会到1984年才正式重返奥运会;如果奥运不讲政治,中国可能四年前就举办了奥运会(那时的空气或许更好一点、压力会更小一点、信息的传播会更慢一点);如果奥运不讲政治,奥运的口号也不会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如果奥运会不讲政治,选举网的小丁也不会“盼奥运‘开’出一个新中国”(北京奥运对于中国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考验,也是一场全方位、全民参与的考验。奥运究竟能够改变中国几许,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但重要的是,2008年奥运会闭幕的那一刻应当成为中国探索现代化专业公共行政的起点,而不是长吁一口气,一切又回归老样子的终点。?汶川地震也许不能“震”出一个新中国,瓮安动乱也许不能“乱”出一个新中国,但是经过奥运考验的中国或许会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并推进很多以前不敢想更不敢做的改革措施。我们翘首以待,盼奥运“开”出一个新中国。)。
无论怎么看,北京的奥运都跟政治(国际的、国内的、经济的、外贸的、媒体的、人权的、普世价值的)丝丝相连,息息相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因为任何一个城市(国家)举办奥运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政治压力,都会使用五花八门的政治手段,都会去解决五颜六色的政治问题。
但是,中国人应该不怕也可能确实不怕讲政治和被政治化的奥运会。套用一句老话,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奥运会讲政治吗?其实,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政治在一个新的社会层面、新的国际舞台、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演进

《南方周末》昨天发表党国英题为《以奥林匹克精神拥抱世界》的文章。党国英不仅描述了中国政府为成功举办一次和谐和安全的奥运会所体现的高度的政治勇气、所使用的高超的政治技巧和所付出的高昂政治代价(中国政府以大国的包容胸怀对待各种批评,接受各种善意的帮助,按照自己对国际社会的承诺,通过艰苦的工作,完成了全部筹备工作。中国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不论以后还会发生怎样有悖公理的事情,都无法阻止十三亿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都不能遏制十三亿人融入现代文明的步伐。),也提出“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更代表着一种价值,为全人类普遍承认的共同价值”,还祝愿经过大讲政治、特讲政治的北京奥运洗礼的中国“更多元、更宽容、更公正、更开放、更和平!”
任何关于奥运会本身的政治内涵和奥运后中国所面临的政治挑战的评析都不如胡锦涛主席8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外国媒体集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精彩和贴切:“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继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让我们一起欣赏讲政治的北京奥运的精彩的体育比赛,让我们共同思考在奥运之后中国必须认真启动的政治改革,让我们认真考量中国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所能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心连心、手携手,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和在建国60周年的2009为中国开拓一个崭新的、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政治局面。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08-8-8?????? 本站发布时间:2008-8-8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
奥运会既是体育比赛也是政治博弈 (图片)